(资料图)
日常生活中,市民在医疗机构或药店开具药品后,医生或药师通常会提醒说“这个药要早上空腹吃”“这个药得睡前吃”“这个药应饭前空腹吃”……不少人心中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:服药的时间还有讲究?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专访莲都区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药师周旭珍,为大家专业解读几种常用药物的时辰药理学原理与24小时内的最佳服用时间。周旭珍介绍,人体就像是一台超级精密的仪器,机体的昼夜节律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与药物效应动力学,导致药物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谢、排泄等也有相应的昼夜节律变化。根据机体的昼夜节律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,可以实现最小剂量、最佳疗效、最小毒性,助力提高用药疗效、减少不良反应。具体怎么吃,一起来看看吧。
调节血脂药物(他汀类)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,从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,使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。相关科学研究显示,人体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在夜间,最高峰在凌晨2-3时。因此,血脂调节药,如辛伐他汀、阿托伐他汀钙等,应在晚餐或睡前顿服会比白天给药更有效。
抗高血压药物 据相关科学研究,人体血压在24小时内会呈现“双峰一谷”的波动,即6-10时、16-18时最高,从18时起又开始缓慢下降,至次日凌晨2-3时最低。为防止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,在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,若是每天服用一次的降压药,则适合在上午7时给药;若是每天服用两次的降压药,则以7时、14时各一次给药为宜,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相吻合,确保患者的血压平稳可控。
抗心绞痛药物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-12时,而心绞痛治疗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。大量数据研究表明,钙拮抗剂、硝酸酯类、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,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,改善心肌缺血,下午服用的药效强度不如前者。所以,建议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便可服用抗心绞痛药。
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人体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变化,分泌量峰值多在上午7-8时,2-3小时后迅速下降约1/2,继而逐渐减少,至午夜分泌量最少。使用泼尼松、地塞米松等药品时,宜采用早晨1次顿服的给药方式疗效最佳,且可减少毒副作用,保障停药后的安全性。
抗消化道溃疡药物 一天当中,人体的胃酸分泌量从午间开始缓慢上升,至20时左右急剧升高,22时左右达到高峰。相关科学研究表明,胃酸分泌抑制剂,包括H2受体拮抗剂(西咪替丁、雷利替丁等)、质子泵抑制剂(奥美拉唑、泮托拉唑等)全天量睡前顿服,与分次服用的药效基本相当甚至可能更好。复方氢氧化铝等抗酸药应在餐后1-2小时内服用,药效更佳。
平喘药物 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,白天气道阻力最小,凌晨0-2时最大,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。平喘药茶碱缓释剂、长效β2受体激动剂(班布特罗、丙卡特罗)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(孟鲁司特钠)等药品,提倡每晚睡前给药,可明显减轻哮喘的夜间发作。
抗肿瘤药物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,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:一天当中,肿瘤细胞在上午10时生长最为旺盛,第2个生长高峰在22-23时,而正常细胞在16时生长最快。所以在上午10时或夜间22-23时进行化疗,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最高,而对正常细胞受损率最低。为此,科研人员还提出了“零点化疗”的给药方案,已成为当前恶性肿瘤治疗研究的热门方向。
其他药物 轻泻剂,治疗便秘的温和泻药,如比沙可啶、酚酞等,服药后8-10小时才见效,应在睡前半小时内给药,次日早晨排便,同时符合人体的日常生理习惯;铁剂补血药物,相关科学研究显示,铁剂在19时服用与上午7时服用相比较,其吸收率可增加约1倍、疗效增加约3-4倍;补钙剂,人体血钙水平在午夜及清晨最低,睡前服用钙剂可使药物得到充分吸收利用。
作者:记者 吴启珍 通讯员 周旭珍 张昆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人人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