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天新视野】回乡日记·家乡之变:北方小城变“水乡”

  • 2023-01-31 14:36:58
  • 来源:北京晚报

河北故城

1月22日(初一)下午,河北省故城县大运河畔,晴,零上5摄氏度。

作为大运河边长大的孩子,见到了家乡的运河,才算真正到了家。每次回老家,我总要到运河边上看一看。今年春节也不例外,大年初一,我就来到了位于县城南头的郑口运河大桥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我的家乡河北故城是一座典型的运河小城。由于地处冀鲁交界,家乡“既有燕赵魂,又有齐鲁风”,风俗、方言也接近山东。受运河水的滋养,今天的县城郑口镇,就是从运河古镇郑家口发展而来。

听长辈讲,家乡过去是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,有着“小天津卫”之称。清朝雍正年间的县志上也说,“郑镇商船云集,朝帆暮火,风景可观”。可在我的印象里,从来没见运河里走过船。大部分时间里,大运河只是一条“季节性河流”,不但河道里经常没水,更谈不上什么“运”。尤其到了冬天,河道里更是干涸见底。

今年春节,我却见到了不一样的大运河。在太阳的照射下,大运河水波光粼粼,壮观的挑水坝和岸边的大树倒映在河面上,显得小城格外安详。从大桥上远眺,近百米宽的河道犹如一条巨龙,自东向西绕城而过,又逶迤向南而去。在河水的映衬下,家乡仿佛开了“美颜”。

这一切的变化,要归功于大运河的全线通水。去年4月,水利部联合京津冀鲁四省市对大运河北段进行补水,全长近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的首次全线水流贯通。“现在大运河常年有水了。”桥头卖糖葫芦的老人咧嘴笑道,自从运河来了水,来大桥遛弯的人多了,他的小买卖也跟着红火了不少。

河道里有了水,家乡顿时成了“水乡”。运河来水后,有人在离县城不远处开发了水上游乐项目。去年国庆假期,前去游玩的人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。有的农民还顺势转型,利用河边滩地,养殖起了小龙虾。

在家乡,老人们对大运河的“码头文化”津津乐道。郑口镇作为商业繁盛之地,从一个运河码头逐渐发展成为县城。由于南来北往的客商众多,这里也催生出了不同于他处的生活方式。

大运河实现百年来的全线通水,让每个故城人都欢欣鼓舞。得益于大运河的复苏,家乡的一条百年老街也焕发出新的生机。从郑口大桥上下来,是一条名为“二道街”的老街。这条老街是家乡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,晚清桐城派大家贺涛就在附近居住。运河衰落后,老街也逐渐走向破败。近年来,随着大运河成功申遗,二道街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,修建了许多古香古色的建筑,一条运河风情的旅游街已初具规模。今年春节,二道街上挂起了红灯笼,站在桥头向北望去,老街上人头攒动,成为县城里年味儿最足的地方。

作为一座典型的运河之城,我的家乡因大运河而生、因大运河而兴,因为大运河而落寞,又因为大运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
去年,京杭大运河通州、香河段实现了62公里河道的“京冀通航”。大运河全线通水,让人们对大运河的全线通航也充满了期待。说不定哪天,我就可以从北京坐船回老家了。

家乡小志

故城地处冀鲁两省交界,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小县城。故城并不古老,它的诞生与大运河的开凿息息相关,是一座因河而生、因河而兴的运河之城。

关键词: 京杭大运河 河北省故城县

Copyright@  2015-2022 人人包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